|
来源: | 发文机关: |
分享到:
|
乐东靠山临海,陆地面积2760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438.14平方公里;海域面积1726平方公里,海岸线84.03公里。全县辖11个镇、173个村委会(其中少数民族村102个)、20个居委会(含国营农场改革后设置的5个居)、568个自然村(少数民族自然村439个)。户籍人口55万人,是海南土地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。
历史悠久,文化源远流长。据县出土文物汉代银印“朱庐执”鉴证,早在两千多年前,黎族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。大安镇、黄流镇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(剪纸、花灯),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(千家镇黎族棉纺织工艺、志仲镇黎族麻纺织工艺)以及崖州民歌入选国家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2017年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“国家卫生县城”并通过2019年复审,2019年被省住建厅命名为“省级园林县城”。
山水林湖海等自然资源丰富,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--莺歌海盐场,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—毛公山,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,佳西岭,昌化江、望楼河等内陆水系,以及龙沐湾、龙栖湾、龙腾湾三个优良海湾。
自然条件优越,素有“天然温室”“热作宝地”“绿色宝库”等美称,是海南首个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”以及重要的南繁育制种基地、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粮油、香蕉、哈密瓜、芒果、槟榔、橡胶、兰花生产基地,曾被评为“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十强县”“中国哈密瓜之乡”等。
交通区位优势明显,境内有粤海铁路、西环高铁,中、西线高速公路在此交汇,225国道、毛九线、天新线穿境而过,靠近三亚港口、八所港口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及三亚红塘湾新机场,位于莺歌海镇的国电西南部电厂配套码头水工结构按照靠泊7万吨级散货船设计,目前有停泊5万吨级煤炭泊位。
近年来,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积极谋划和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乐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。
一是全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。2024年上半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.69亿元,同比增长3.1%;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.7%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.49亿元,同比下降27.1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.56亿元,同比增长1.3%。货物进出口额171.8万元,同比下降53.6%。工业投资12.67亿元,同比增长62.2%。旅游总收入21.95亿元,同比增长29.1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808元、10705元,同比增长4.2%、7.3%。项目建设顺利推进。推进1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顺利开工,5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1.7亿元。有序推动乐祥路南、北片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,江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,乐东服务区综合能源补给站(南、北侧)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。招商引资持续深化。开展精准招商活动,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41.06亿元,完成年度指标的68.4%,在全省投资类招商项目综合排名位列第一。紧跟全省招商工作步伐,建立“1+6+N”精准招商引资工作机制,围绕《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》等产业招商图谱及38个重点招商项目,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赴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开展“点对点”招商,招引旅游业、现代服务业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链主企业、沿链企业,其中即将落地或开工的招商项目企业14个,拟总投资金额为126.02亿元。
二是全县发展优势更加明显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。冬季瓜菜种植面积约41万亩,产量92万吨,同比增长18.7%。引进燕窝果、紫钻无花果等一批“新奇特优”果蔬种植约2.5万亩,产值约1.5亿元。榴莲种植面积超1.2万亩,年产量2500吨。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全县渔业总产量预计达1.1万吨,同比增长19.5%。推动海洋渔业发展公司、大角湾渔业产业园、南繁种质科技产业园建设。升级改造望楼港、岭头渔港,推进龙栖湾海洋牧场建设,再投入海洋牧场2号养殖平台,打造现代渔业产业聚集区。旅游和消费服务业稳步发展。全县接待游客233.80万人次,同比增长34.01%;旅游总花费为22.14亿元,同比增长30.14%,两项增速在全省均位列第一。积极融入三亚经济圈,与三亚、保亭、陵水共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,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启动2024年三亚经济圈热带雨林挑战赛第四站。加快推进花梨谷等康养项目建设,银基、悦榕庄、锦都等一批高端酒店开工。打造莺踏浪驿站、莺歌海盐旅基地、金瑞莺歌渔梦海乐园研学基地、尖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网红打卡地。工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。持续加大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,全县15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.89亿元,同比增长14.3%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.0%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.75亿元,同比增长57.09%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16.58%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“双提升”行动,聚焦光伏发电、南繁育种、数字经济、深海养殖等产业领域,谋划建设卫华集团国际供应链总部、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,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6个,计划总投资37.45亿元。培育象元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乐东第2家专精特新企业。
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。2024年上半年,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已“清零”。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件117件,已办结98件,阶段性办结19件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%,PM2.5浓度均值10.2微克/立方米,臭氧浓度均值为84微克/立方米。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完成2个国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。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,持续推进我县热带雨林国家公园、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、“禁塑”、装配式建筑、“六水共治”等5大标志性工程建设。
四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。民生保障更加有力。全县实现务工规模12.71万人,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42人。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率先完成年度任务,完成扩面参保18628人,完成率109.85%。持续优化人居环境,推动农村危房改造77户,城镇老旧小区4个。落实“菜篮子”市县长负责制,常年蔬菜种植基地保持4000亩以上,“15+N”种基本蔬菜价格平稳。推进看病就医惠民政策,基本医疗报销142.91万余人次,统筹支出3万余元。资助1.44万重点救助对象参保501.23万元,实施医疗救助7.15万人次1217.88万元,切实做到“应保尽保”“应助尽助”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。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,累计完成11个教育集团建设。依规整合撤并一批小规模学校。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整合,撤销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、县什玛医院、县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心,设立县卫生健康管理事务中心、县120急救指挥中心,启动3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。开展送戏进乡村、进景区等活动2336场。有序推进非遗传承工作,组织开展非遗技艺体验、黎族剪纸大赛、黎族民歌大赛等赛事活动,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