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加强疫情后县域民众心理疏导的建议
县政协委员 罗才立 陈应松
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不仅威胁民众身体健康,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,如焦虑、孤独等心理问题。
一、心理问题的现状
新冠疫情防控的封控、疫情不同范围及程度的反复、政府政策的调整、各种媒体报道和民间各类传言等均能影响县域民众心理健康,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。民众重视“阳康”,却忽视心理健康。为引导民众关注心理健康,引导其正常生产生活,如何应对因疫情影响心理健康的危机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二、心理疏导的堵点
(一)关注不够,重视不足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因疫情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还不够,对疫情防控和民众心理疏导出现了一头重一头轻,未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,民众存在的心理问题未能得以及时有效的疏导处理。
(二)专业缺乏,人员不足。县域医疗机构均未设立心理治疗科,亦无专业心理治疗师。特别是万冲卫生院作为县域精神专
科医院,亦未开展心理咨询相关工作。亦无民营心理咨询机构。
(三)认识不足,信息匮乏。民众对因疫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,有效信息获取渠道匮乏,未能主动寻求专业服务,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。个别因心理问题的叠加堆积,出现严重的孤独、焦虑症状;甚至出现类似其他省市自残、自杀等严重情况。
三、心理疏导的建议
(一)制定疫情心理疏导办法。根据国家下发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》的要求,建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强化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,将心理疏导问题列入清单,将医疗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协调推进。由县卫健委结合实际,组织实施,研究制定相关心理疏导办法。
(二)设立县域心理治疗门诊。国家卫健委《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》要求,2021年底前,试点地区40%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100%的精神专科医院要设立心理门诊。据了解,我省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设立心理门诊,但我县医疗机构因制约因素至今未设立。建议由县卫健委牵头组织设立心理门诊。
(三)成立专业心理服务队伍。充分利用万冲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现有专业力量,并借助省内专科医院如省平山医院的支持,成立由精神科医生、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业心理服务队伍;成立具有相关心理专业及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心理援助热线队伍。对不同类别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,给予干预措施,并建
立长效机制。
(四)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。建议政府划出专项资金,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,用于开通心理援助热线、在线科普讲座及引进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等,形成“政府统筹引导,社会力量参与,专业人员实施”的格局。
(五)强化特殊人群心理疏导。民政、残联等部门要动员慈善组织、社会服务机构、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,为低保对象、特殊困难老人、困境儿童及残疾人等提供生活救助和关爱帮扶。
社会应继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,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力度,帮助民众及时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。
答复情况:关于加强疫情后县域民众心理疏导的建议答复